《魁拔》,这个久违的名字在6月重回人们的视线。
6月8日,曾经宣布无限期延后的国产动画电影《魁拔4》,发起了一项为期60天的网络众筹,所得款项用来重启《魁拔4》的制作,目标金额100万元,上线后9小时即告完成;截至发稿,众筹金额已经上升至300万元,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
多年来,《魁拔》系列电影可谓命途多舛:2011年,《魁拔1》上映,票房350万元,此后,《魁拔2》(2013年)票房2500万元,《魁拔3》(2014年)2425万元。三部共投资逾亿元,票房仅5000万元,亏损惨重。
《魁拔》制作方“青青树”创建于1992年,在2004年曾一度达到200多人,当他们开始进行动画电影的工业化实践后,这200人很快只剩下7个人。不久前,“青青树”的联合创始人武寒青因病去世,让这部国产动画电影又多了一些悲情的色彩。
其实,《魁拔1》上映后,在当时的人人网等社交媒体上,已经出现了《中国动画的希望!》《看完以后你再也不会说中国没有好动画了》等粉丝自发的口碑传播。但口碑并没有带来票房,票房去哪儿了呢?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共有12部进口动画电影上映,产生票房约9.6亿元;国产片虽然有20部上映,但60%的票房不足1000万元。也许,《魁拔》来得太早。
“青青树”CEO杜军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他们分析过票房失利的原因:一是时间点太超前,当时并没有此类“成人向”国产动画电影的先例;二是原创动画IP的粉丝积累不足,社交传播受到局限。
2011年,在中国大银幕卖得最好的动画电影是《功夫熊猫2》(约6.17亿元)、《蓝精灵》(约2.64亿元)、《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约1.45亿元)。这些作品要不就是老牌的动画公司出品,要不就是已经有了庞大的观众基础。观众并不适应一个从未听过的原创动画形象,而且对国产动画的印象还停留在“给孩子看”的阶段。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常江表示,动画电影从“儿童向”转向“成人向”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一部作品具备成人可以消费的潜质,票房收入会非常高。儿童固然有旺盛的消费力,但毕竟未成年,需要父母和其他人群去带动。
动画强国美国也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常江介绍,迪士尼早年非常成功的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熊维尼历险记》等,全部是拍给孩子看的,当时根本没有“成人向”动画的概念;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了《狮子王》《玩具总动员》等若干具有转型意义的作品。
中国在2014年才出现转折。这一年,《十万个冷笑话》沿着“漫画-网络动画-院线”的路线,上映两周后票房破亿元;2015年,《大圣归来》依靠影迷的“自来水”,从《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的夹击中逆袭,最终获得了9.56亿元票房;2016年,《大鱼海棠》经过10年酝酿终于上映,此前也发起了众筹,并获得光线传媒的关注与投资,最终票房5.65亿元。
不难看出,同样是“成人向”动画作品,《魁拔4》想走的是《大鱼海棠》的路线:众筹-引发关注-吸引大投资。毕竟,100万元的众筹目标对制作一部动画电影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情怀”二字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宣发中,总被屡屡打上高光。国产动画电影是否还在靠卖情怀取胜?
常江并不这么认为:“的确,有些国产动画电影在宣发过程中会强调情怀,渲染创作者对行业的热爱、创作的艰辛历程,让人觉得是在卖情怀。但总体上,国产动画电影在走一条比较稳健的商业道路,现在正处于一个探索和积累受众的阶段,票房可能不太好,但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常江表示,一种类型的电影想在商业和文化上具备比较稳定的盈利模式,前提是拥有一个稳定的受众群体。而受众习惯是在长时间的培养和消费中形成的,显然,国产动画电影还不具备这样的受众群。
像《魁拔》系列、《大鱼海棠》等国产动画电影,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众筹和互联网口碑营销,就是要把以互联网为主要活动基地的“二次元群体”,往传统的电影院线拉,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培养用户的过程。
杜军有信心:“《大圣归来》等作品的成功,让观众对国产动漫电影的印象有所改观。这使得他们走进影院时,也愿意选择国产片试试。他们走出这一步,就可能成为潜在的粉丝。”
但常江提醒,电影是一个产业,而且是商品化程度最高的文化产业。做动画电影,最根本的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把产业上的东西夯实,“不要一味玩技巧、玩概念”,只有探索出稳健的盈利模式,行业才能有所发展。
在众筹视频中,《魁拔》导演王川出镜,他是武寒青的丈夫。王川说,从2005年至今,一群看着世界上最好的动画片长大的80后,在欧美、日本以及中国同行怀疑的眼光下,从最基本的透视、素描、色彩苦苦练起,归纳了一套精确到毫米,与每一根线条、每一块色彩和每一秒钟的情节相对应的技术路线。“十年磨砺,我们希望可以与世界同行平等切磋”。
2025-01-14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