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任我行”是武功高强的“日月神教”教主,书中对他的描述是“身材甚高,一头黑发……一张长长的脸孔,脸色雪白,眉目清秀”。第一次见赖静平,很难与书中的“任我行”联系到一起,眼前的人不算高大,手里拿着平板随意地坐在椅子上,更像是电子设备深度用户。
赖静平,笔名RWX,即任我行,四川成都人,三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外交部,曾经在马来西亚、加拿大和越南工作。提到这段经历,赖静平表示,比起七年的外交经历,翻译经历或许更长,于他而言,“翻译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和生活习惯,也让我能在英文环境中长期保持与汉语接触。”2004年,他辞去在越南的外交工作,成立“武侠世界”网站。目前,在“武侠世界”上译完的小说有11部,正在连载的小说有41部,包括34部中文小说和7部韩文小说。
从武侠到“武侠世界”
三岁移民美国,从小生活在英文环境中,小时候的赖静平几乎不会说中文,对中文的了解仅限于“厨房中文”,类似于“你想吃什么呀”“今天在学校开心吗”这种最简单最基本的中文语句。而他真正开始接触中文和学习中文就是从武侠电视剧和武侠电影开始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侠小说的流行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而其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除了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龚自珍也写过“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从晚清话本小说《三侠五义》到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从金庸、古龙、梁羽生三足鼎立到当代的玄幻小说,武侠小说的传统可谓历史悠久。其影响力也随着电视、电影的发展蔓延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等华人聚居区。但无论是在香港还是东南亚,这种流行都脱离不了“汉文化圈”。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中国文化浸淫下人们对“尚侠”精神的天生亲近感,但对于钢铁侠、蜘蛛侠等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的美国,如何让他们接受甚至喜欢上中国的武侠小说,这或许不仅是简单的翻译问题,更多的是文化问题。
当我们为传统武侠狂欢的时候,武侠小说的翻译却乏善可陈,仅有的几部翻译作品也都反响平平。“武侠世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立的。
与传统武侠相比,“武侠世界”更确切的描述应该是修仙玄幻世界。赖静平在文化部主办的“2017年中外文学出版翻译研修班”中表示:“像《盗墓笔记》由于内容过于中国化,一些概念和想法在西方并不存在,所以西方读者会感觉很陌生。而网络玄幻小说本身就包含了许多西方玄幻和游戏的概念,有些直接来源于《魔兽争霸》,比如兽人、精灵,这些元素本来就是中西方共有的,所以西方读者对这些内容并不陌生,它营造的世界处于‘异界’,而这种‘异界’本身就是与西方相连的,比较有代入感,所以会受到西方大众的欢迎。
从武侠到“武侠世界”的道路,也是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的道路,而赖静平也表示,“‘武侠世界’目前仍将集中于玄幻类型的小说。”
翻译——言有尽而意无穷
“武侠世界”的译者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翻译的书籍,因为“只有自己喜欢的,才能翻得好”。“武侠世界”现在有三十多位全职译者,几乎都是英语母语译者,其中百分之七八十是华裔,部分在北美,部分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还有少数散居在世界各地。这些译者正常的更新频率是每天两章,如果按普通网文每章3000字来算的话,每位译者每天要翻译6000字左右的中文,对于译者来说并不轻松。其中也不乏明星译者,他们有自己的粉丝,有自己的广告赞助,翻译对译者来说不只是千字多少钱的一个活儿,更多是自己对这部书的喜爱和对翻译的热爱。“我每天都会翻译作品,比如《天涯·明月·刀》和《莽荒纪》。”
但“武侠世界”每天这么大的译文输出量,怎么保证质量呢?赖静平介绍,一般译者会自带一个编辑,对其翻译的内容进行审校,另外“武侠世界”也有自己的校对,还会对译者的译文定期抽查,这部分工作主要由他来做。
在谈到具体翻译时,赖静平举了《天龙八部》中的一个例子,鸠摩智见到枯荣大师的时候念了一首诗,“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这或许是译者永远会面临的困境,意思或许可以译出来,但如何将意境和感觉也翻译出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个好的译者不仅在于语言本身,他需要有一定的英文写作功底,有好的文笔,更重要的是,有强大的文化背景。
网络文学与大众文化
“武侠世界”上连载的小说除了古龙的《天涯·明月·刀》等几部小说,其他的基本都是网文。在赖静平看来,网文更多的是代表大众喜爱的文学。网络文学连载平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海外并不存在,而“武侠世界”正是第一个“填坑的人”。所以他把自己形容为“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先例,只是走一步算一步。
赖静平并不否认网络文学有很多缺点,与传统文学相比,这种快速消费的文学形式在内容和文学性上都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武侠世界”的大多数读者都是25岁以下的男性读者,百分之九十的读者在30岁以下。但对于这个读者群,网络文学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许多人将网络阅读当成一种习惯,每天定期追更,当成日常消遣,或是停不下来的强迫症。
粉丝经济模式在国内外都不鲜见,质量与速度的矛盾显而易见: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成就了文字的爆炸性增长,但文字质量的参差不齐又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付费分成的创作模式一方面吸引作者创作,一方面又会导致某些“申V”成功的作者为了继续赚钱刻意延长字数和连载时间……而“武侠世界”抓住的,正是市场化自由发展的优势——不需要刻意推广,总有一个群体在那里。
“我看好的其实是中国大众文化”,赖静平如是说,“但目前只有网文和少数的科幻文作家在参与这种大众文化。我其实更期待的是中国网络文学或者说中国大众文化更加接近经典一点,然后更加走向西方的模式。”目前,“武侠世界”翻译的不少作品已经制作出电视剧和动漫,如《莽荒纪》《凡人修仙传》和《择天记》《斗破苍穹》。“在2017年和2018年,我们会签一些短一点的小说,或者把一些精品的网文通过传统的出版方式往外推,不是以中国文学或翻译的名义去推,而是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去推。”
“每种文学类型都有自己的宿命”。赖静平一直认为大众文学是推广中国文化的突破口,“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严肃文学的比例还是比较小。我们需要严肃文学,但文学家会通过严肃的文学圈子进行推广。通俗文学也要通过通俗的圈子推广,比如美国好莱坞那种通俗的文化。”
而对于中国和美国的读者,他认为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判断一部作品能否在他国受到欢迎,首先要看它在本国的受众群体是哪些,在本国是否受欢迎,然后在相应的群体中进行推广。“了解大众的需求,然后考虑用什么题材去满足大众需求,而不是自己先选择哪些题材是好的,然后再推给大众。这是个顺序问题。”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2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