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伯尔尼公约》50年著作权保护期的有关条款,2017年老舍、傅雷、邓拓、孔厥等作家的作品进入公版领域,2018年张恨水、周作人、罗广斌等名家大作成为公版。根据北京青年报记者的统计,2019年,陈寅恪、吴晗、罗家伦等名家的作品将进入公版领域。业内人士介绍,惯常状态下,版税占图书定价的8%至15%。作品进入公版领域,不再需要交纳版税。免了版税,按常理图书定价应该下降,但北青报记者对近20部公版前后的书籍进行价格对比后发现,大部分名家作品变公版后定价不降反升。
哪些因素致公版书价格“虚高”?
纸张、设计和网店促销成本
名家的公版书一般较易取得好的销量。在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统计的2017年作品销量占整个图书市场销量超过千分之一的37位作家中,有7位作家的作品是公版书。
据北青报记者的统计,近年的公版书,除了像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老舍的《骆驼祥子》降了两成(由37元降为28.8元)外,大部分公版书的定价都没有降。博集天卷公司出品的傅雷译作《约翰·克里斯多夫》,价格比公版前涨了近三成(由99元涨至124元);人文社版老舍的《四世同堂》较公版前价格涨了两成;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陈恭禄《日本简史》,公版后价格上涨了10%(由36元涨至39.8元);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孔厥《新英雄儿女传》,公版后价格上升了55%(由12.8元涨至19.8元)等。
既免除了版税,又有较好的销量,为何定价不降呢?
湖南文艺出版社引进图书编辑部编辑吴健介绍,总体而言,随着纸价的上涨,这两年国内图书的定价都在升高,公版书也概莫能外。一般而言,同一出版社、同一版本的公版书,新版的定价肯定高于旧版。而影响公版书定价的因素不止纸价,还有其他成本的变化,比如翻译费、插画费、装帧设计费等。
“如今大家对图书品质、译文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促使出版方以更高的稿酬聘请更为优秀、更为知名的译者重新翻译公版名著;有的出版方还通过增加插画、聘请专家撰写导读、制作伴读的有声书等方式,增加图书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以往更多以平装书出版的公版书,越来越倾向于变为精装书——所有这些,都会引起图书定价上涨。另外,因为网上书店所占市场份额逐年升高,网店进货折扣低、促销活动多,导致出版方定价时会更多地考虑网店因素而不得不‘虚高’。”吴键告诉北青报记者。
供职于京城一家中央级出版社的叶编辑也承认,“书的定价根据成本和市场上下浮动,比如纸张价格的上涨、运输成本的提高、编辑人员的投入力度等。版权在成本中占据的比例不是很大,所以公版与否对图书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小。”
哪种类型公版书更受青睐?
经典作品和学生阅读推荐书目
根据公约,作者去世50年后,其作品就会进入公版领域。出版公版书不需要签订版权合同,也无须再征得作者和继承人的同意并支付版权费用。如此一来,图书市场充斥着大量名家的公版书。北青报记者在图书网站上搜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仅2018年出版的就有70种之多。
对此,吴健认为“有市场潜力的公版书”更受出版商的青睐:一种是作家本人号召力大、作品本身为中国普通读者所熟悉和喜爱、经受了市场检验的经典作品,比如四大名著,以及《小王子》《老人与海》等;另一种是上了中小学阅读推荐书目的书,一般都会有比较稳定的市场保证,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
公版书有哪些乱象?
内容公版但署名权等永远受保护
大量公版书让读者挑花了眼,也造成了一些市场乱象。
叶编辑指出,由于目前相关部门尚未对公版书制定明确的行业规范,出版社争夺公版书市场时一哄而上,导致图书市场上出现多种失范问题:比如同质化严重、编辑不过关、任意篡改内容等质量问题;有的编辑不注重思考和创新,不愿意花时间去挖掘著作内容的价值,奉行“拿来就印”,导致图书市场上质量参差不齐,这些无疑会冲击过去有出版权的出版社的市场份额。
此外,图书进入公版之后,尽管内容不再享有版权,但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永远受保护。此外,按照《著作权法》规定,公版图书新出现的草图、说明、导读、注释、版式设计等,都归相关创作权利人所有。而很多公版书出版方尚未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因认为台海出版社推出的《傅雷家书》侵犯了自己对图书汇编作品享有的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等,2017年3月傅雷著作财产权合法继承人、傅雷次子傅敏等将台海出版社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处被告停止出版、登报道歉并赔偿20多万元。
如何挑选高质量的公版书呢?两位编辑给出了他们的建议:就内在而言看品牌,读者可以选择老牌出版社,如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和资深翻译家的译本,一般而言质量较高;就外在而言看包装,读者可凭自己的兴趣尽情选择,装帧、排版、用纸、周边等,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2025-01-16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