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远景(摄于杜布罗夫尼克)
杜布罗夫尼克,古称拉古萨,是克罗地亚东南部港口城市,位于亚得里亚海滨、杜布罗夫尼克地峡的顶端、达尔马提亚海岸南部半岛上,与意大利半岛的东岸隔海相望,倚山傍海、地势奇特,风景绮丽、气候宜人,拥有4万多人口。这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度假城市,是一个具有中世纪风貌的古城,是一个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1979年,杜布罗夫尼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中世纪的航海强国。杜布罗夫尼克在中世纪逐步成为航运、造船、贸易中心。12至13世纪,随着十字军东征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杜布罗夫尼克开始从事水陆贸易,在意大利同巴尔干半岛的贸易中起着中转站的作用。它输出巴尔干地区的矿产、木材、牲口,输入西欧的贵重首饰和奢侈品。在15、16世纪,杜布罗夫尼克航运业达到鼎盛,它的船队不仅抵达欧洲各大港口,而且远至北非和小亚细亚。当时,杜布罗夫尼克和意大利的威尼斯、比萨、阿马尔菲一起被称为航海共和国,也就是说,这四个共和国是靠海上贸易来支撑的,是地中海最强的海上贸易共和国,在欧洲和地中海国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四个共和国中,有三个都是在今天的意大利境内,只有杜布罗夫尼克在克罗地亚。这些航海大国中,威尼斯长期控制地中海与东方的贸易,有“地中海的皇后”之称。但实际上,杜布罗夫尼克拥有货船300只、吨位6.6万吨,而威尼斯只有3.3万吨。杜布罗夫尼克是当时亚德里亚海唯一能与威尼斯匹敌的城邦。开始时,一艘船能载200吨货,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一艘船能载到1000吨。
杜布罗夫尼克之所以能在15、16世纪航海业达到鼎盛,与它巧妙处理对外关系直接有关。15世纪奥斯曼帝国迅速崛起。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东罗马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控制了通往东方的贸易航道。传统的海上贸易大国,如威尼斯、比萨等都受到很大影响。1465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占领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来到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的家门口。这时,杜布罗夫尼克迅速调整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宣布臣服奥斯曼帝国,向其纳贡称臣。同时,杜布罗夫尼克仍然宣布效忠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这种中立态度,使杜布罗夫尼克的船只能够在互相敌对的地中海畅行无阻,贸易越做越大。当时,杜布罗夫尼克的船只上都挂着一面白旗,上面用拉丁文写着“自由(Libertas)”,这是因为在1418年,该城市正式废除了奴隶贸易,成为没有奴隶的共和国。
17世纪,杜布罗夫尼克开始走向衰落。1806年,拿破仑军队迫使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投降,并从此结束了杜布罗夫尼克作为共和国的历史。
第二,中世纪的古城风貌。杜布罗夫尼克最早在古罗马时就开始建城,后遭毁坏。现在的老城,始建于7世纪中叶,主要是14至16世纪的建筑。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城墙是整个地中海最长、保存得最完整、结构也最为复杂的中世纪城墙,城墙宽3至6米,平均高22米、最高处有25米,长1940米,墙外有护城河或海水环绕。城墙上建有许多角楼和炮楼,以及全城的最高点、也是最为壮观的塔台。当时的主要防御对象是威尼斯人。如此坚固的城墙,完备的防御体系,以至杜布罗夫尼克人自豪地说:在中世纪,威尼斯人从未攻下这座城池。古城内的建筑中,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和巴洛克风格各具特色、相映生辉。街道和街灯的式样也是中世纪的。中世纪时,杜布罗夫尼克对城镇的布局和城市建筑有严格规定,所有建筑都用当地米黄色石头建造,屋顶统一为浅红色,至今仍保持这一风格。到15世纪末期,杜布罗夫尼克城市拥有6000人口。
杜布罗夫尼克是在中世纪管理比较完善的城市。早在1272年,就制定了自己的法律,法律融合了罗马的法律,并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是中世纪法律比较健全的共和国。法律还包含了城市发展规划和防止疫病的检疫制度。1301年,杜布罗夫尼克城市的第一家药店开张;1347年,城市的第一所救济院开张;1377年,城市的第一所医院开张;1388年,城市有了第一个负责城市卫生的官员;1415年,城市第一次开始进行垃圾收集,当时雇用了4个清道夫;1432年,城市的第一家孤儿院开张。杜布罗夫尼克市在15世纪就铺设了街道和城市广场,并安装了排水和下水系统。1436年,一个长20公里的城市供水系统建成,当时的贵族家里都接上了自来水——通过引水渠将12公里外的山泉引入城中的巨大储水罐,然后通过自流系统接入贵族家庭。以上这些创下了多个欧洲第一。杜布罗夫尼克市还是欧洲第一个建立疫病隔离体系的城市。当时,来到杜布罗夫尼克的船只,船员上岸后,要在隔离房住半个月,确定无病后再入城。这套隔离用房紧临城门,至今仍完好保存。杜布罗夫尼克还有庞大的谷物贮藏系统。15世纪初,挖掘了可贮藏1200吨谷物的巨型地窖,完全是在岩石上打出的庞大的洞穴。杜布罗夫尼克市现保存着中世纪的完整档案,包括该市与欧洲其他城市往来的文献,包括城市管理的各种记载,档案数量多到可以排列7公里的长度,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该市当时的管理水平。
这几年,美国拍了一部影响极大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就是拍摄的主要外景地之一。在这部电视剧的影响下,掀起了一股探寻“君临城”的热潮,到杜布罗夫尼克的游客迅速增长。
当然,杜布罗夫尼克市也十分注意保护老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专门作出规定,同一时间内停留在老城的游客不能超过6000人。
第三,中世纪文化氛围。在杜布罗夫尼克,保留了许多中世纪传承下来的文化习俗。比如,这里传承着有上千年历史的杜布罗夫尼克城市守护神——圣弗拉霍巡游活动,每年2月上旬都要举行为期一周的巡游。这项巡游活动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比如,老城中,每到中午12时和下午6时,36个教堂的钟声齐鸣,回荡在古城内外,悠扬悦耳;其中矗立在老城中的钟楼是老城地标式建筑,上面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小铜人,每到整点就会用小锤子敲钟报时,这是从中世纪传承下来的习俗。比如,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城门每天晚上都会举行关门、上锁仪式,这是延续自中世纪的习俗。比如,在中世纪,这里的人们习惯于做甘蓝和花椰菜,至今这仍是杜布罗夫尼克的烹饪特色。比如,现在在老城修道院内仍在经营着14世纪修建的药店,并仍保持着中世纪的经营样式,按照当时的风格卖药。比如,在杜布罗夫尼克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手工艺、民间舞蹈、民俗表演等,都是从中世纪传承下来的,这里的桌布、亚麻布、餐巾以及布娃娃、服装、陶器、木质工艺品等都带有当地的特色。
在中世纪文化的熏陶下,杜布罗夫尼克也培育当今的文化艺术。比如杜布罗夫尼克夏季艺术节已举行了69年,是欧洲最早设立的艺术节之一,也是欧洲最有影响的艺术节之一。这个持续45天的文化主题盛会包含了大量的艺术表演、各类音乐会和嘉年华等内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值得一提的是,离杜布罗夫尼克不远的克罗地亚考尔楚拉岛,是马可·波罗的出生地。正是《马可·波罗游记》掀起西方的“中国热”,推动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进入了新时代。现在,克罗地亚正在以马可·波罗故居为依托,全力打造新的文化和旅游景点。
克罗地亚不仅拥有杜布罗夫尼克这样美丽的城市,而且克罗地亚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符号。克罗地亚是领带的发源地。相传17世纪的克罗地亚轻骑兵喜欢在脖子上围着一块鲜艳的方巾,他们把这种风尚一路带到了巴黎,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并逐步成为男士的标准装束。克罗地亚的意思就是“领带”,就像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词一样。
有人说,克罗地亚的文化符号是两个“M”和两个“T”。两个“M”是:马可·波罗和莫德里奇,两个名字的第一个字母都是“M”,后者现在是克罗地亚足球队队长,率领克罗地亚足球队夺得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的亚军,创造该国足球史上的最好成绩,他也成为2018年世界足球先生。两个“T”是:铁托和特斯拉,这两个名字的第一个字母都是“T”。前者是克罗地亚人,领导前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战争,创建了南斯拉夫联邦,也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后者生于克罗地亚,是美籍著名物理学家,在电磁场领域有着多项革命性的发明,是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奠基人。现在美国最著名的特斯拉电动车及能源公司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杜布罗夫尼克以其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风光铸就了独特的魅力。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1933年在环球旅行时,来到杜布罗夫尼克,禁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你想看到天堂到底是什么样子,那么去杜布罗夫尼克吧!”英国诗人拜伦称杜布罗夫尼克为“亚得里亚海的明珠”。
2025-01-16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