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学计划 | 以翻译为媒,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助力中外文化交流

来源:语合中心

作者:

2021-08-26

为了培养、聚集全球高水平中文翻译人才,面向各国青年提供学习、交流与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今年6月中旬,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联合推出了“新汉学计划”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中国文化笔译工作坊。

 微信图片_20210830111835.png

该工作坊采用分主题课程设计,将中国文化知识课、语言翻译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邀请中国翻译与文化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加强学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培养既精通中外语言文化,又懂得专业知识的研究型译者和翻译家,提升文化内容传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这次笔译工作坊共吸引了30多个国家的200余名学员报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你为什么报名参加笔译工作坊?

微信图片_20210830111839.png

巴达玛韩达(蒙古)

学员巴达玛韩达来自蒙古。她2004年考入蒙古国科布多大学中文系开始学习中文,至今已有17年。对她来说,中文已经从一种陌生的语言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

毕业后,她凭借良好的中文水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在工作中,她经常需要翻译各种资料,并对中文翻译越来越感兴趣。

“这项工作很有意义,不仅提升了我的语言水平,还扩展了我的知识面。同时我也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掌握语言是基础,更要了解背后的文化和内涵,因此我希望能通过笔译工作坊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巴达玛韩达说。

 

微信图片_20210830111841.png

唐来福(波兰)

“我很早就确定自己上大学后会选择汉学专业,因为我对东亚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文字、历史、文学等都有着很深的兴趣。”波兰学员唐来福说。

他从5年前开始系统学习中文,至今每天都保持着学习、练习的习惯。“学习中文让我对波中两国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参加这个工作坊能让我进一步培养双语翻译能力,并且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微信图片_20210830111844.png

赖亚明(德国)

来自德国的赖亚明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弥合中国和西方之间的误解,促进彼此的理解。“我在德国学习了中文和翻译,并曾4次到访中国。这些学习和交流使我有机会认识许多不同的中国人,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了解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

赖亚明表示,参加这次工作坊的最大动力是可以将文化知识与翻译技巧相结合。“由于有来自中国各地的优秀专家参与,这次工作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阐明中国文化的新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翻译练习。”

 

你印象最深的课程是什么?

 微信图片_20210830111846.png

董佳佳(意大利)

“此次工作坊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充电’,印象最深的是翻译类课程,老师们非常专业,而且认真负责,上课过程中,同学们也会积极发言,给了我很多启发。”意大利的董佳佳说。

 

微信图片_20210830111848.png

沈墨(乌克兰)

来自乌克兰的沈墨表示,自己对翻译课最为难忘。老师授课风趣幽默,深入浅出,还经常组织学生讨论,不仅扩展了他的思维,还学到很多好的翻译方法,对未来工作和学习都很有帮助。

巴达玛韩达最喜欢的是中国哲学课和古代文学课。她认为,这两门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后的内涵。

 

微信图片_20210830111850.png

范氏秋庄(越南)

中国的艺术美学也受到不少学员的欢迎。来自越南的范氏秋庄说,教师在课程中阐释了中国历史上“美”的概念和人们对“美”的理解的演变,让他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感受到中国艺术美学独有的魅力。

 

你参加工作坊有哪些收获?

42天的线上课程,18名中外专家悉心讲解,让不少学员感叹干货满满,意犹未尽。

沈墨说:“老师们系统的翻译理论和思维方式对我日后的学习成长很有帮助。在翻译实践中,我认识到必须充分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恰如其分地做好翻译,实现跨文化交际。”

“我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看待事物的新方法。西方和中国的文化非常不同,但在许多价值观上也有相似之处。语言是让人们了解文化的最重要工具。这次工作坊对我帮助很大,使我改变了对不同文化的看法,从而对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特性有了新的认识。”赖亚明说。

巴达玛韩达表示,参加工作坊前,她本以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已经足够深入了。但参加工作坊后,她发现中国文化的内涵深厚,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未来,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

唐来福也对文化和翻译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翻译工作就是在两种不同文化间搭建了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了解,未来我想继续从事中波翻译工作,促进中波两国文化交流。”

范氏秋庄认为,这次工作坊他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成长,让他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我会继续研究两国语言文化,在这条路上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责任编辑:张潇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