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成功举办“中国-墨西哥汉学与文化发展论坛”,中墨两国学者就中墨汉学发展与互译合作展开深入交流。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国家工程负责人徐宝锋教授主持了此次线上会议。论坛中方出席人员为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俞森林教授,巴西孔子学院院长乔建珍副教授,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任增强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助理胡燕春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教师陈映锦博士、陈莹博士、周菲菲博士。墨方出席人员为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中国专业教授Liljana Arsovska(莉莉安娜),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语言、语言学与翻译学院翻译专业中西翻译方向教授Radina Dimitrova(拉蒂纳),哥斯达黎加大学哲学系教授Filippo Costantini(菲利普),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中国专业教授Chen Yong(陈勇)。
论坛围绕“中国-墨西哥人文交流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墨西哥汉学发展趋势”、“在墨西哥的中国研究与在中国的墨西哥研究”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中墨两国具有厚重的人文交流基础
会议开场,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俞森林教授就议题一“中国-墨西哥人文交流的未来发展趋势”发言。俞教授以史溯今,比较了四川三星堆的青铜文化和玛雅的青铜文化,指出了古蜀文明和玛雅文明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指出墨西哥与中国的人文交流不仅仅是局限于语言学、文学等常见领域,更是可以拓宽至考古学、人类学等领域。最后,俞教授表达了对未来墨西哥城与四川省加深交流和合作的美好期许。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俞森林教授)
理解中国是理解中国文学的重要前提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语言、语言学与翻译学院翻译专业中西翻译方向Radina Dimitrova(拉蒂纳)教授围绕着议题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墨西哥汉学发展趋势”进行了发言。拉蒂纳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墨西哥培养汉学人才的情况,肯定了孔子学院在当地的汉学人才培养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拉蒂纳教授认为,语言是“日用品”,文学是“奢侈品”,我们最终要完成“日用品”向“奢侈品”的过渡。即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学,而理解中国是理解中国文学这个“奢侈品”的重要前提。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语言、语言学与翻译学院翻译专业中西翻译方向Radina Dimitrova(拉蒂纳)教授)
海外汉学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介
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任增强副教授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海外的传播为例,探讨了“海外汉学”在文学海外传播中的中介作用。任增强副教授认为,“海外汉学”既有其知识生产的一面,又无法避免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用中介者的身份去定位“海外汉学”,看到“海外汉学”在中外文化交流层面上的中介者作用。这个中介者作用体现在中国文学不断国际化与世界化的进程中,展现了中国文学的一个择选、流传、翻译、接受和经典化过程中的一些视角、取舍与融合。我们要突破本土已有文学经典观念的束缚,在世界文学最大的国际视野中重新认知中国文学经典的生成。
(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任增强副教授)
拉美汉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哥斯达黎加大学哲学系Filippo Costantini(菲利普)教授围绕着议题三“在墨西哥的中国研究与在中国的墨西哥研究”发表观点,并指出了拉美汉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研究中国古典哲学、古典文学的拉美学者们,很少有人会去读中国古代的文言文,或者利用文言文的资源来开展研究。相反,他们会借助英文的相关资料来开展研究,这就造成了很多文化意义的丢失。第二个问题是拉美严重缺少有关于中国哲学或中国文言文的相关课程,导致中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文学人才的缺失,学术研究进度缓慢。第三个问题是拉美缺少对于中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文学相关研究的出版物,此类出版物数量较为有限,并且质量很低。第四个问题为无法通过有效途径来获取关于中国的一手资源,信息阻塞严重,学术进度缓慢。菲利普教授希望未来中方专家能够赴墨西哥为墨西哥学生开设课程,同时也希望墨方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机会到中国开展交流。
(哥斯达黎加大学哲学系Filippo Costantini(菲利普)教授)
互译合作方式是中墨两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优良道路
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中国专业Chen Yong(陈勇)教授围绕着中墨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展开讨论。陈勇教授认为,现如今的个人申请出版项目方式是行不通的,需要联通两国之间的学术力量,例如大学与大学之间签订协议,通过互译合作方式,在将中国文学作品推向墨西哥的同时,也将墨西哥文学作品推向中国,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合作模式。同时,我们在翻译作品时,需要考虑接受国读者的阅读诉求。
(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中国专业Chen Yong(陈勇)教授)
译者和汉学家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巴西孔子学院院长乔建珍教授从孔子学院多年的实战经验出发,提出译者和汉学家的培养要从中文专业做起,要从娃娃抓起。可将中文的学习纳入本国的教育体系,确保学生们在升入大学开展研究前已具有基本或较高的中文能力,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合理规划。乔教授认为,中国经典作品中不乏有趣好玩的故事,可将这些故事做成绘本,进行普及性传播。
(巴西孔子学院院长乔建珍教授)
信息阻塞造成的翻译窘境应得到解决
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中国专业Liljana Arsovska(莉莉安娜)教授表达了中墨两国在文化和文学层面能够深入交流的殷切愿望。莉莉安娜教授提出,希望中墨两国能够成立一个翻译平台,让翻译信息和需求在平台上顺畅流通,解决因信息阻塞造成的中国作品无人译、墨西哥翻译家无中国作品可译的窘境。同时,莉莉安娜教授从自身丰富的翻译经验出发,提出了中国短篇小说比中国长篇小说更容易为墨西哥读者所接受的观点。
(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中国专业Liljana Arsovska(莉莉安娜)教授)
中国对墨西哥的研究历史源远流长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助理胡燕春副教授围绕着议题三“在墨西哥的中国研究与在中国的墨西哥研究”发表观点。胡燕春副教授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将中国有关墨西哥的研究分成了四个时期,并系统介绍了每个相关时期中国有关墨西哥研究的关注点和重点。胡教授指出,中国对墨西哥的研究历史源远流长。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对墨西哥的研究呈现出加深相关领域中外交流的倾向。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助理胡燕春副教授)
针对以上中墨学者提出的问题,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国家工程负责人徐宝锋教授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第一,针对中墨两国学术信息不流通的问题,徐教授提出可在北京语言大学与墨西哥学院分别成立“墨西哥知识中心”和“汉学知识中心”。通过“知识中心”,可有效联络、沟通和组织墨西哥的汉学家和译者资源。墨西哥汉学家的学术文章和学术著作以及译者翻译的作品信息,都可在“知识中心”中得以共享。第二,徐教授提出可在墨西哥建立“汉学学术共同体”,用来联络、沟通和组织墨西哥的所有汉学家。第三,针对陈勇老师提出的互译合作计划,徐教授认为仅依靠民间力量来推动此计划并非为长远之计,期待墨西哥能够将其纳入国家计划中,能够与中国开展持之以恒的长久合作,携手推动两国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2025-01-02
2025-01-01
2024-12-31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