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中东欧文明交流互鉴的“架桥人”——访拉脱维亚汉学家贝德高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2022-03-21

                               

贝德高1.png

                                           贝德高2.png

                                                

“2021年是中国和拉脱维亚两国建交30周年,我愿意将此书作为这一特别日子的献礼。”日前,拉脱维亚汉学家和汉语教学泰斗贝德高教授捧着《我的中国日记》对本报记者说。2021年2月,《我的中国日记》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通过贝德高讲述亲身经历,展示了他与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同时也呈现了几十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我的中国日记》讲述老人的中国情缘


年逾八旬的贝德高教授脸庞有些红润,也显年轻。他很慈祥地向记者回顾了他半个世纪的中国故事,时而就拉中两国文化交流问题发表高见,时而对中国发展之快击节赞赏。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在讲述深入中国民间游历风土人情时对中国普通老百姓流露出的脉脉温情。他所说的一切,都写在了《我的中国日记》里。

  在《我的中国日记》一书中,贝德高以日记的形式,生动鲜活地记录了他在中国5年的外交官和记者生涯,以及他之后多次访华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既体现出贝德高教授的中国情缘和对中国文化的不懈探索,也反映了拉中两国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历程,以及几十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他在倾诉自己在中国的心路历程的同时,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了拉脱维亚在中国建立使馆等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重要事件。该书由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尚劝余等人合译,语言简洁、优美而风趣,是第一本从拉脱维亚语翻译成中文的长篇著作。

  贝德高特别关注今日中国之变化。他在书中说:“回溯我的人生,可以使读者了解我如何来到中国,我与她结下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我真诚希望,那些在中国工作过的拉脱维亚人能够书写他们自己的故事,讲述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所发生的快速而巨大的变化。”他近日对拉脱维亚媒体表示,“中国的海上大桥将澳门与中国大陆连接,所有省份都有公路和铁路相连,宇航员正在太空中飞行”,“在我看来,世界上其他地区尚未真正意识到中国发生了什么”,“中国人看完我的书,就会了解到一个外国人是怎样了解和尊重中国,怎样努力在没有西方优越感的情况下理解中国”。

  一年前,《我的中国日记》拉脱维亚文版——《我的中国故事》在拉脱维亚发行,受到该国各界人士喜爱,被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和各大城市的数十家图书馆收藏,并在各大书店热销,在读者中反响强烈。有读者说:“在本书问世之前,没有任何拉脱维亚语著作如此深刻而精彩地介绍当代中国。”“没有其他任何著作记载过一位拉脱维亚人与中国人,特别是与中国老百姓如此深入而密切的交往。”“这本书感人肺腑,既是关于个人的故事,也是有关中国的很有意思的介绍。”中文版《我的中国日记》在国内刚一上架就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大家纷纷上网购买和留言。贝德高介绍,该书的俄文版和英文版将在两年内推出。

  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梁建全在《我的中国故事》发布会上致辞说,贝德高一生积极致力于中拉友好交流和汉语教学,是中拉友好关系的奠基人和建设者。“桃李满天下”的贝德高在拉脱维亚培养了上千名汉语学生,为中拉友好的未来播下一颗颗种子。《我的中国故事》是他倾注心血完成的又一本促进中拉友好关系的大书,相信这本书会鼓舞更多拉脱维亚的朋友关注和投身于中拉友好事业,为促进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增添动力。


首部汉拉双向互译词典广受赞誉


贝德高不但是拉脱维亚德高望重的汉学家、外交家和汉语教学泰斗,还是词典编纂专家,他长期致力于汉语教学工具书的编纂事业。在10多年前的拉脱维亚,老师教授学生汉语需要借助汉英、汉俄等其他语言工具书。贝德高为解决当地学习汉语的这一普遍困难,从2002年开始了长达8年的艰辛努力,最终在2010年编纂完成了《汉语拉脱维亚语大词典》这本史无前例的语言工具书。大词典共收录汉语词条5万余条,包括语词和百科两大类,百科部分包括了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二十四节气、针灸穴位表、中国民族乐器等内容,大词典中的“汉拉拼音对照表”还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拉脱维亚语人名与汉语人名互译难题。

  在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的办公室里,贝德高在记者面前微笑着翻开这本凝结了他8年心血的大词典说:“有了这本词典,汉语和拉脱维亚语就可以直接翻译,无须再借助其他语言作为桥梁。无论是对语言学习、翻译,还是其他用途,都很有意义,这算是我对中拉两国文化交流的一点儿贡献。”

  《汉语拉脱维亚语大词典》面世后广受赞誉,这本首部拉脱维亚语汉语双向互译词典,成为拉脱维亚汉语学者和中国拉脱维亚语学者的共同福音,贝德高因此被拉脱维亚政府授予最高奖三星勋章,由时任拉脱维亚总统亲自颁发。2016年,该词典获颁中国政府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同年,商务印书馆开发的该词典App安卓版和苹果版上架后,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和喜爱,成为汉语学习者的必备电子工具书。拉脱维亚大学汉语教师卡琳娜说:“贝教授编纂的这本词典我几乎每天都用,不管是翻译文本或者准备讲座和上课都非常有用。我推荐所有学习汉语的学生都使用这本词典。”

  此后几年,贝德高又陆续完成了《精选拉脱维亚语汉语-汉语拉脱维亚语词典》《拉脱维亚语汉语会话手册》,以及合作编纂了《汉拉词汇表》等具有重要学术和实用价值的语言工具书。

  2016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拉脱维亚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在会见参加中东欧国家汉学研究和汉语教学研讨会的汉学家代表时,收到了贝德高赠送的《精选拉脱维亚语汉语-汉语拉脱维亚语词典》。李克强总理对贝德高说,这礼物沉甸甸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汉学家就是中国和中东欧文明交流互鉴的“架桥人”,希望能够看到更多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语言文字沟通交流的工具书出现。


让中拉文化交流“成其久远”


贝德高教授全名佩特里斯·贝德高维奇斯,不仅是拉脱维亚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汉学家,更在1998年以首位拉脱维亚驻华临时代办身份参与主持了拉驻华使馆的筹建工作。可以说,他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奉献给了中拉友好事业。50多年来,贝德高教授永葆初心,从汉语教师、驻华外交官和记者,到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拉方院长,用精深学识和无私付出为汉语教学和中拉友谊作出了突出贡献。

贝德高多年来一直对他与中国结缘的开端津津乐道。他笑眯眯地告诉记者,11岁那年,有一天父亲拿着一份报纸对他说:“从今天开始,这个世界诞生了一个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国家。”这句话让他萌发了对新中国的兴趣,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浓厚。1964年,他如愿到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学院学习中文,毕业后曾先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苏联远东大学和拉脱维亚大学教授汉语,育人无数。1991年拉脱维亚恢复独立后,贝德高在拉脱维亚外交部工作了10年,为中拉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中国国家汉办在拉脱维亚授权创建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研修机构,华南师范大学与拉脱维亚大学合作,邀请古稀之年的贝德高共同创办了拉脱维亚第一所孔子学院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贝德高任拉方院长。孔院筹建前期非常辛苦,从申请场地、招收学生到组织活动,贝德高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亲力亲为。在他的带领下,10年来拉大孔院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拉两国间文化交流。

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尚劝余介绍说,截至2021年5月,拉大孔院的5个孔子课堂和12个汉语教学点遍布拉脱维亚全境,涵盖了大学、中学、小学和社会各个阶层,语言课和文化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课和兴趣课等课程均受到各类学员和拉脱维亚社会的欢迎。今年3月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孔院学员的满意度达到了96%~100%。

贝德高教授自豪地对记者说,他从事的每一份工作都与中国息息相关,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虽然他已至耄耋之年,但仍会继续为中拉文化交流作贡献。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金钥匙”,语言相通方能交流交心,培育共情,成其久远。贝德高教授几十年如一日,把一把把“金钥匙”交给了中拉语言文化学习者。



责任编辑:何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