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赓续文明薪火,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同北京语言大学主办,世界汉学中心承办的“世界汉学讲坛”第二讲:“遗产保护与文明传承Heritage Protection and Civilization Inheritance”2月7日在青岛成功举办,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视频出席仪式并发表致辞。
现将发言全文摘录如下:
尊敬的王珂副秘书长、丁连普副局长、张成霞总督学,
尊敬的何莫邪教授,曹伯义先生,梅洛先生,高醇芳女士,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线上线下参与论坛的朋友们,大家好!
元宵节的喜庆还未散去,春天的脚步已经临近,在这个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在“青岛世界汉学中心”迎来了“世界汉学讲坛”的第二讲,在此,我谨代表北京语言大学,向线上线下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国专家、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世界汉学讲坛”是由北京语言大学与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合力打造的高端文化交流活动,旨在通过各国汉学家的对话,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1月10日,在中国国际友好交流协会,来自十个国家的十余位专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路径和价值开启了“世界汉学讲坛”的首讲。经过充实的讨论和发表,大家一致认为,交流与讨论是通往彼此理解、共同发展的必经之路。世界汉学中心作为全球汉学家的联系枢纽、精神家园和学术高地,理应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建立深入、持久、全方位的对话机制。
今天我很高兴地看到以“遗产保护与文明传承”为主题的第二期讲坛在青岛拉开帷幕,这标志着我们响应时代需要,聚焦学术问题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记忆载体,身份认同的显著标志,是凝聚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渠道,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多次强调:“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百万年的人类史、上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和物质馈赠,也为当下发展提供了智慧启发和精神动力。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拥有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无论是刻于金石、藏之名山、传承有序的典籍,还是口传心授、世代沿袭,影响深远的观念习俗,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也以自身特色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光谱。立足当下,如何继承、保护、延续、发展这些宝贵财富,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课题,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今天,身处齐鲁大地、开放前沿的青岛,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专家齐聚一堂、纵论古今,又有各国志同道合者共襄盛举,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传统中获得新知,在交流中增益友谊,并开启更丰富的思考与合作。
众所周知,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是我国对外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青岛世界汉学中心是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合作创办的汉学研究与文化交流机构,我们的基因天然相通,使命高度契合,前景充满希望。相信在我们双方的努力之下,以“世界汉学中心”为基地,一定能汇聚越来越多关注中国、研究中国、懂得中国的专家,以学术架设桥梁,以对话化解偏见、以交流促进发展,搭建起中外人文交流的新高地。
今天与会的各位,都是关心、从事、关注文化事业的各界领导、专家与同行,还有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借此机会我也想对长久以来关心、支持汉学中心发展的各界领导表示感谢,同时诚挚地邀请各位:今后我们还将围绕中外学者共同关心的学术焦点和现实问题举办形式更多、议题更为丰富的活动,期待大家能亲临现场,发表高见,展开讨论,为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24-11-05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