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独特人文魅力。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夹杂着生动有趣的方言。但如何让海外读者明白方言的魅力,方言在外译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 英国汉学家、英国翻译协会联合主席、CCTSS会员韩斌(Nicky Harman)和重庆市作协原副主席、小说《开埠》作者王雨共同接受了采访。 记者:在小说《开埠》中,王雨先生运用了大量浓郁地道的重庆方言俚语来突显故事的趣味性。这样设计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在多数作家都用普通话写作的今天,为何坚持使用方言? 王雨:我是重庆人,在小说里肯定不离开自己的方言。这部小说叙事部分用的是普通话,但人物对话使用的是重庆方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文化各异,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我希望读者能从这部小说中读到具有重庆特色的文化。另外,有些人物对话用普通话是讲不出来的,只有用当地的方言才能够描写出来。 记者:韩斌女士,您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韩斌:想要翻译好这部作品,首先需要理解书中的文化内涵,再找到与之恰切对应的英文。我和艾米莉·琼斯(Emily Jones)共同翻译了这本书。当我们遇到不太能理解的地方,我们会请教作者王雨本人,向他们询问相关的文化内涵。例如,小说主人公宁承忠“受命夔关监督”,我就曾向王雨讨教关于“夔关”和“监督”的含义,这一职务最终在书中翻译为夔州主管税务的警司。再如,在派驻中国期间,英国公使威妥玛(Thomas Wade)被封为爵士。理论上,他的称呼应该从Mr.Wade变为Sir Thomas。但是为了避免给读者造成混淆,我在全文统一使用Sir Thomas这样的称呼。在我看来,很多中文其实不可能在英文当中找到完全一样的表达,但我们可以使其尽量被翻译得自然地道。 小说《开埠》英文版封面 记者:小说中有一句方言是重庆话“袍哥”。韩斌女士如何翻译“袍哥”这个词?再如,有一句方言歇后语“和尚脑壳上的虱子——明摆起的”您是如何翻译的? 韩斌:“袍哥”还是比较好翻译的,可以在英文中找到直接对应的词。但小说中被叫做“袍哥”的是女性,不能直接使用“哥们儿”(brotherhood)这个词,需要加上引号。在英文中,通常用“亮如白昼”(clear as day)或者“像水晶一样清澈”(clear as crystal)来表达和“和尚脑壳上的虱子——明摆起的”一样的含义。但如果这样生硬地替换,就失去了这句歇后语本身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所以,我们直接按照中文字面的意思翻译就可以了。 韩斌翻译的贾平凹作品《高兴》 记者:韩斌女士,你还翻译了多部贾平凹的作品,如《高兴》《秦腔》《倒流河》等,书中有大量的陕西方言。您如何看待方言在一部译作中的作用? 韩斌:《高兴》是我翻译的第一部贾平凹的作品。对我来说,书中大量的方言的确非常难理解,这是个非常大的挑战。然而在我看来,比方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渗透出的文化内涵。不仅在中英文之间需要这样的文化译介,其他各种语言间的翻译也是如此。译者往往需要通过翻译传达出比文字本身更为深厚的文化背景。做到这点是非常困难的。通常来说,不太可能把中文方言直接替换成英文方言。首先,我本人说英文时,是不说方言的。其次,如果译者让小说中的人物说带方言的英文,会让那些人物看上去像是英国人而不是中国人。这会对读者造成困扰。使用方言也是作家写作风格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某一句或者某几句方言,而是要通篇地看,来捕捉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再次,中国国土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语言风格也有非常大的差异。而通过对这种“风格”的翻译,我们可以让英国读者直接感受到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北京、四川又或是陕西,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韩斌(左)与贾平凹一同采风 记者: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机械转化,更是文化的传递与交流。二位认为方言在跨文化传播方面起了哪些作用? 王雨:我们中国的文学走向海外,方言也一定会随之一同“出海”。但就我个人的写作经验看,为了方便更多的读者能够看懂小说的故事情节,在叙事时还是要用普通话,但是人物的对话,或者是对某些特定场景的描写,可以使用方言,这样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韩斌:我非常同意王先生的观点。让小说的主人公使用方言展开对话,非常有助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这样一来,小说的人物直接融入他所生活的环境,文章也会更加自然、流畅。然而,正如我上面所说,有大量的方言在翻译的过程中消失了。我们通常只保留了方言字面的含义,而其后的地域特色、文化属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很难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比如,“什么”和“啥”翻译成英文都是what,几乎没有办法让读者感觉到这两种地域文化间的区别。 记者:除翻译外,韩斌老师曾教授过中文翻译课,创办旨在推广中国当代文学的非营利组织。在二位看来,让海外读者爱上中国当代文学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韩斌:几年前我曾在不同的暑期培训班上教授过中文翻译的课程,并且创办了非营利组织“纸托邦”。为的就是能上更多的人对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感兴趣,并且参与其中。我还会在网站上推荐一些新近出版的翻译作品,邀请大家发表一些书评或者展开讨论等等。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英国人爱上了中国文学。但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王雨:我们中国作家当然也要努力写好自己的作品,争取能有更多的作品被翻译到海外。中国的作家也要与海外的翻译家多多沟通、交流,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完) 英国汉学家韩斌(Nicky Harman) 韩斌(Nicky Harman),英国汉学家,英国翻译协会(作者协会)联合主席。她曾于帝国大学(Imperial College)攻读翻译学硕士(MSc),热衷于翻译包括贾平凹作品在内的中国现当代小说。 作家王雨 王雨,本名王志刚,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原副主席,重庆市文史馆员,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4-10-21
2024-10-18
2024-10-17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