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汉学家理事会举办《古汉语与文言文特征》专题讲座,学子探寻东方古典魅力

来源:世界汉学中心

作者:

2025-10-02

  2025年9月29日,亚美尼亚汉学家理事会与大学东方语言教研室联合举办一场主题为《古汉语与文言文特征》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来自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实习生弗拉季斯拉夫·维什尼亚科夫担任主讲人,面向该校汉语-亚美尼亚语翻译专业的学子,深入剖析古汉语的独特魅力。亚美尼亚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亚美尼亚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副教授丽丽特(Akopyan Lilit)出席活动。

1.jpg

  弗拉季斯拉夫同学以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引领在场学生穿越时空,纵览古汉语与文言文从甲骨文、金文到先秦经典,直至后世发展的宏阔历史。他不仅系统地介绍了古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体系的构造特征(如象形、指事、会意等),还细致讲解了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文言文在语法上区别于现代汉语的显著特点,如词类活用、虚词运用、句式省略以及特定的语序规则。

  在讲解语序环节时,翻译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就古汉语特殊语序特征提问。主讲人结合《论语》等经典中的实例,分析了判断特殊语序的语境线索和语法标志,并建议通过对比俄语和亚美尼亚语中类似的强调句式来寻找贴切的翻译表达,使学生们深受启发。

  随后,在探讨古汉语语音特点时,另一位同学好奇地问道:“听说古汉语的发音,比如中古汉语,有一套非常复杂的声母和韵母系统,并且存在一些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的声调。了解这些古代的读音,对于我们理解文言文究竟有什么具体的帮助呢?”弗拉季斯拉夫同学首先赞扬了这个问题的深度,接着他通过展示诗词格律中的平仄搭配、押韵规律,以及汉字谐声偏旁与古音的联系,生动地说明了掌握古音知识对于深刻体会诗文韵律美、探究词义本源以及理解古籍中通假现象的重要性。

2.jpg

  主讲人的精彩发言和针对性解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现场互动频繁,气氛活跃。在问答环节结束后,许多学生仍围在弗拉季斯拉夫身边,就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差异、不同时期文本的风格特点等话题继续深入交流,展开了热烈而友好的讨论。思想的碰撞使得原定一小时的讲座延长了近半小时,学术氛围格外浓厚。

  亚美尼亚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亚美尼亚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副教授丽丽特(Akopyan Lilit)在活动结束后表示,此次讲座是系列学术活动的一个成功开端。未来,理事会将继续与“布留索夫”国立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通过举办更多高质量的讲座、工作坊和文化体验活动,持续在亚美尼亚的高等教育领域推广汉语言文化,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责任编辑:吴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