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诗珮:王韬建构的形象工程? ——“儒莲”的汉译名称及其中国形象

王韬是晚清时期沟通中西文化的重要人物。他于1867年起亲身游历英法,是中国近现代走向世界并见证现代化的重要先驱人物。他写下的一系列游记、述评及见闻,除了是考察他西化政论的重要文献外,更是他欧游时与文人墨客交往的重要记录。在他的著作中,记有他与法国汉学巨擘儒莲会面的细节。近年来中国汉学界出现一种说法,认为儒莲的汉语名称由王韬所起。本文根据王韬与儒莲交往细节,多番比较,除推翻这说法的可能性,亦据巴黎法兰西研究院所藏的儒莲私人书信档及儒莲出版的著作,指出儒莲对这汉译姓名的珍视及其使用意义。

2021-02-02
大批量出海,国产剧在海外有多火?

近几年来,国产剧大批量“出海”,很多热门剧目都已远销海外。“出海热”背后,国产剧播出效果如何?

2021-02-02
国产剧靠什么吸引海外观众

创作者要积极探索和生产讲述中国生动故事、承载中国审美品格,同时又符合国际主流文化审美和传播经验的剧集,只有这样才能驾驭风浪,站稳海外市场,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中国风貌。

2021-02-01
柯维典:早期乌克兰汉学的确立与发展(19~20世纪初)

该文专门探讨该国19世纪与20世纪初的汉学状况,详细研究与介绍了其时的汉学模式是如何从神职工作转变为实用汉学,再转变为专业汉学的过程,以及多个汉学中心的成立及被纳入到学科体系中去的史实,涉及大量的原始史料,对于了解乌克兰汉学的发展历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1-02-01
世界青年眼中的中国文化“投影” ——“一带一路”相关12国青年中国文化认知调研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课题组开展了新一轮“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调查,探究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青年如何看待中国文化、通过哪些途径接触中国文化,并就推动各国青年借助文化交流而相识、相交、相知提出对策建议。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