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宣传片(更新版)

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架起理解桥梁,创新对外出版话语体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9月,在丝路书香工程下组织实施了“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

2020-12-25
以语言与艺术为桥梁的汉学研究 ——林西莉教授访谈录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生于1932年。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会员,瑞典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也是作家和摄影家。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致力于汉语教学并通过书籍、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介绍中国文化、历史、语言和社会。除了学习中文、艺术史和历史之外,她还学习了中国古典音乐。在1961~1962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汉语期间,在北京古琴研究会师从著名古琴家王迪学习古琴。她曾多次访问中国,著有《汉字王国》《古琴》《另一个世界:中国记忆1961-1962》等书,并两次获得瑞典文学最高奖“奥古斯特奖”。

2020-12-25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文学的使命

文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反映社会历史、社会实践的艺术形式,而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界作为文艺战线、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进国家文化建设的重任和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话语体系的时代使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工作者应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己任,表达对世界、时代及现实社会的关切,承担起展现中国新形象、加深世界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认识的责任。

2020-12-25
翻译牵动文学命脉 ——访韩国著名翻译家金泰成

韩国译者和出版界在着眼于中国文学作品讲述“什么样的故事”“如何讲述”的问题之外,也应该考虑如何呈现中国故事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中国当代文学在韩国的继续推介与传播,也离不开中韩两国的互携与共持。

2020-12-24
英国翻译家韩斌:让更多中国故事被世界听到

2020年12月,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推荐下,经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评委会评选,第14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花落英国翻译家韩斌(NICKY HARMAN)手中。这位年近古稀的英国女人,不仅醉心翻译中国文学近20载,更是以推广中国当代文学为重要宗旨的非营利组织“纸托邦”(Read Paper Republic)的创始人之一,近期还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国女性作家境况的调查。《欧洲时报》特约专访,走进这位投身推广中国文化数年的汉学家的翻译世界。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