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的中国故事 | 我爱上北京了,特别是北京的胡同

如果一个人在旅行之前,他的灵魂对目的地充满有安宁感,那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去那里。

2020-11-19
海外汉学家视野中的中国古代逻辑

本文通过评述海外汉学家尤其是葛兰言和刘家槐对中国古代逻辑的看法,从逻辑与文化的视角讨论古代中国逻辑的特殊性,在中西方文化互动的大背景下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期望对中国逻辑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2020-11-19
英国汉学六百年——以英国汉学的发展看中英文化文学之交流

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曾说“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向另一个世界伸出触角,每个人对那个世界都有不同看法,但是他们都一致称此世界为中国。既有许多带有优越感或是轻慢意味的文字;同时也有许多充满尊敬、热情、敬畏的文字。从两组文字中,读者均可追溯文化与历史的根源”。历史上中国文化与域外文明的交流、碰撞与会通,也正是其他国家、民族从不同渠道认识中国、研究中国和理解中国的过程。

2020-11-18
中伊汉学与文化发展 | 浅谈摩尼教文学艺术对中国和伊朗文化交流的影响

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在伊朗和中国学者之间制定和实施关于阅读、翻译、阐释以及对这些尚存作品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价值进行分析的联合研究项目。为了实施和执行这种共同的历史和文化项目,本人作为舍希德·比赫希提大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的成员,诚恳邀请所有中国的伊朗学学者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为中伊文化交流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020-11-18
德国《华裔学志》转向关注更全面的汉学研究

作为欧洲重要的汉学期刊,《华裔学志》(Monumenta Serica)由天主教圣言会会士、德国汉学家鲍润生(Franz Xaver Biallas)于1935年创办,已经历了80余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发表中国文化、中西方交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近期,笔者有幸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华裔学志汉学研究所访学,该研究所是德国汉学研究重镇,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0-11-17